KYPT-046、应用数学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平台简介  科研团队  科研领域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文件下载 
  学术及行业动态
学术前沿:分数阶微积分原版图书
学术前沿:分形理论
12位院士齐聚湘潭,湖南国家应...
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式启动...
首批13家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
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成员获批两项...
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成员参加四川...
应用数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
  授权专利
白酒存量信息管理系统获批软件...
  学术及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及行业动态 > 正文
12位院士齐聚湘潭,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2020-09-02 11:47  

8月30日,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举办了该中心揭牌成立后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该学术委员会由12名院士、5名领域内知名专家以及企业代表组成,阵容强大。本次会议有7位院士到会。会上,大家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学科建设等角度,为中心的重点研究方向、中心建设运营等开展战略咨询,履职尽责。

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主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二级巡视员周文能、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刘琦、湘潭大学校长李伯超分别致辞。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青、中心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心研究骨干、湘潭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众多业界大咖受聘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加强数学研究,已成为保持我国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湖南抢抓历史机遇,依托湘潭大学,联合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成立湖南应用数学中心,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建设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聚焦、提出、凝练和解决一批国家和湖南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区域及企业发展中的数学问题,推进数学与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对接融通,提升数学解决具体问题、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年2月,中心获批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8日,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湘潭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湖南数学界首个国家级平台正式落成。

本次会议开幕式上,李伯超为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到会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任江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励建书,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教授,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包刚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新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艳萍教授,京东集团城市副总裁赵英等欣然受聘。

其中,张平文为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在张平文的主持下,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家听取了中心重点研究方向和建设运行方案汇报,并针对中心的建设方向、研究内容、运行方案等开展战略咨询。

张平文认为,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跟经济和社会深度结合催生的数字经济,应用非常广泛,因而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

“数字经济的好处是推动各种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把管理、制造、销售、金融链等环节数字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用到的算法和模型,特别是算法,是数学家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张平文认为,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数学家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成果应用转化,是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担当的一项重要职责。张平文指出,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要帮助企业提高创新的能力。中心的研究人员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帮助他们把需求凝练成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减少企业管理上的成本,企业生产效率,拓展销售的渠道等。

与张平文一样,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杨银也认为,推动应用成果落地最重要的一环,是要求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数学家走出研究室,深入企业、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交流、沟通,凝练和发掘数学问题,并解决解决数学问题。

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研究成果,落地后将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京东集团城市副总裁赵英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今年5月份,湘潭大学与京东集团、湘潭市就共建京东(华中)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研究院达成了初步意向。湘潭大学还联合湘潭地区主要高校发起成立京东(华中)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研发联盟,为京东(华中)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研究院的大数据领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应用等提供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持。

赵英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弱人工智能,需要人工参与、人工监督,然后进行深度的交互学习。在智能城市、智慧物流的建设,赋能数字产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人工智能“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人工智能的准确率和误报率影响了它的实用性,虽然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剩下的一些问题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攻克的一个难关。

“与数学家们开展合作,突破这个瓶颈,实现未来的人工智能转变为强人工智能,使预警、决策能够更加精准,就可以更好地为政府、企业、老百姓生产生活赋能。”

关闭窗口